一、职业理念(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职业理念)
1.教育观(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对经济、社会、国家的发展具有战略性作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的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德、智、育、美等有机结合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6)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改变过去死记硬背、机械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新课改要求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7)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8)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做到“授人以渔”, 教会学生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9)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师不仅要注重问题的解决结果,也要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
(10)关注人(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2)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育应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4)儿童是发展的人(儿童是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他们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可以使得他们经过帮助能迅速的发展)
(5)儿童是独特的人(每个人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的不同,身心发展的速度各不相同,教师应该因材施教的展开教育)
(6)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的盲从,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
3.教师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
(1)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能力)
责任编辑(高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