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直是教育心理学里面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且也是考试的重点,所以学好这一部分对教师招聘考试是很有帮助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初学时会觉得非常复杂,因为有很多的人物,很多的实验以及实验所得出的理论,所以我们必须去理解这个理论体系,这样才能很好的掌握这个部分的知识。因此,这次的文章主要就是整理归纳这部分的常考考点,以方便大家之后的复习。
桑代克的试误
实验:饿猫开迷箱
一只饿猫被关在桑代克专门设计的实验迷箱里面,能看见箱子附近放着一条鱼,箱子里面有一个开门的旋钮,碰到这个旋钮,门便会开启。开始饿猫无法走出箱子,只是在里面乱碰乱撞,偶然一次碰到旋钮打开门,便得以逃出吃到鱼。经多次尝试错误,猫学会了碰到旋钮去开箱门的行为。
主要思想:学习是通过尝试错误而获得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因此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充满失败和挫折。
常考考点:三条学习原则
准备率: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予活动就感到满意,又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
练习率:指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即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频次越多,则联结得越强;反之,则变的越弱。
效果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那么,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反之,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那么,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实验:巴甫洛夫的狗
狗见到食物会分泌唾液,听到铃声不会分泌唾液。之后把食物和铃声同时呈现,多次实验之后,仅仅只是呈现铃声,狗也会分泌唾液。
主要思想: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作出反应。
主要考点: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获得与消退:
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反复和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刺激的泛化和分化:
刺激的泛化是指对类似刺激作出相同反应。
刺激的分化是指对类似刺激作出不同反应。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实验:迷箱实验
斯金纳箱内装有一操纵杆,操纵杆与另一提供食丸的装置相连接。实验时把饥饿的白鼠置于箱内,白鼠在箱内自由活动,偶然踏上操纵杆,供丸装置就会自动落下一粒食丸,经过几次尝试,它会不断按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
主要思想:操作性行为时有机体在一定的情境中自然产生并由于结果的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景中发生的概率。
主要考点: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实验:观察学习
让儿童分别观察现实的,电影的与卡通片中成人对玩偶的攻击行为,然后给儿童提供类似的情境。结果表明,观察过这三类成人榜样的儿童都发生了类似的攻击性行为。在另一项实验里面将4-6岁儿童分为两组,两组被试都观看成人攻击玩偶的电影,其中一组所看的电影结局是,这个发出攻击行为的成人受到奖励,而另一组观看的电影结局是,这个发出攻击行为的人受到惩罚。然后将两组被试带到有类似的情境的地方,结果表明,在自发的情况下,观察到成人攻击行为受到奖励的被试比观察到成人攻击行为受到惩罚的被试,更多的表现出攻击行为。
主要思想:
交互作用论: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
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
主要考点:强化的分类
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替代性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以上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教师招聘-教育理论频道。
扫描二维码关注“qgjsks”微信,回复"教育理论"下载教育学心理学章节练习题
中公讲师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xaoff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