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书中生物”沉吟纸上人生。
5月上旬,一场“书中生物展”在北京举行。策展人羊顿选取了四十余件二手书中夹着的“生物”展出,而每一件“书中生物”背后都藏着一段故事。(5月25日中国新闻网)
“书中生物”说的不是书虫,而是照片、车票、信纸等各式各样的“杂物”。这些原本无生命的留念,因主人灌注的故事,被赋予了时代的记忆。我们能从“书中生物展”中看到的,不仅仅有艺术,还有人生。
据《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其中49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行为的主要人群。不可否认,书是孕育智慧的载体,可随着科技的发展,纸质书已成了时光流转中逐渐没落的事物。然而,当我们回顾,人、书之间的往事,不难发现,书并不仅仅是阅读的工具。
毫无疑问,书为我们提供了一层薄薄的空间,让我们可以藏匿那浅浅的名为“回忆”的佳酿。也许很多人是在无意间,将它们藏于书中,不慎遗忘。可在厚重纸张的碾压下,氧气、潮气、意气被迅速隔绝,小小的几页纸张,宛如一个时空胶囊,在藏书、借书、还书的过程中辗转于生命的各个角落。而当再度开启之时,“四溢的香气”预示着“书中酵母”的大成!
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东西也一样。手机虽然汇集了不少工具的功能,可在数据的海潮中,留下实体记忆的空间也少了。“书中生物展”亦是在告诉,寻找那些流失在破碎事物中的回忆,对身处交替中的我们来说,十分重要。相册中的微笑,是父辈的青春;旧证件中的墨香,是我辈的芳华;收音机中的回响,是电波的浪漫;MP4中的闪烁,是沉迷的雏形。
近几年来,总在不同的商场、闹市、步行街中,看到各式各样“老物件”的展览。BB机、磁带机、大哥大、小霸王、暖水壶等等,数十年前再普通不过的物件,已成为展柜中的珍品。这个时代,既需要向前看,也需要向后看。而回味过去,不能仅仅依靠电子元件中的机器语,留一下点旧东西藏在不会丢弃的物件中,何尝不是一种制造浪漫?
“书中生物展”展览的不是书中的故事,而是我们眼中的生活。而在参观展览之后,是否能主动寻找逝去的过往,体现的也是我们是否有走向未来的渴望。
文/严奇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公时事政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责任编辑(高悦)